我國的筷子,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可說是“獨秀一枝”,堪稱國寶。許多科學家認為,使用筷子,可以牽動三十多個關節,常使筷子,可以令人聰明。據說,如今世界各國,一日三餐使用筷子的,漸漸多起來了
那末,我國筷子究竟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據文字記載,大約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司馬遷的《史記?宋微子世家》說,“紂始有象箸”。這里“紂”是指商紂,是商朝的著名暴君,最末一代君王。時間大約在公元前i1世紀左右。“箸”就是筷子,象箸是象牙制成的筷子。根據這條記載,可以推斷我國早在商周之際就使用筷子了。
以后各朝各代,關于筷子的記載時有所見?!抖Y記》中把筷子叫做“挾”,說:“羹之有菜者用挾”。這是春秋戰國時有關筷子的記載。以后,《漢書》中又記載過楚漢戰爭時張良曾用筷子作形象指示,向劉邦演示戰敗項羽的作戰計劃。
《三國志》里曾介紹了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劉備受驚從席上丟掉筷子的情況。一些古代文字和考證著作中也都具體解釋了“箸”、“挾”或筷子的功用。有人考證,筷子與快同音,原名為箸,與住諧音,是行舟的人們厭“住”音而喜“快”音而由箸改稱筷的,意思是希望行舟如風樣快。以后人們便把筷子的名稱一直保存至今。
在考古中,筷子遺物已有多次發現。比如,1961年在云南就曾發現過圓柱形的銅筷,經放射性碳素測定,是東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時代的遺物。1972年又在湖北云夢出土過西漢早期的十六根細長圓形的竹制筷子。
此外,著名的山東武梁祠石刻畫像中,也刻著東漢時期的人使用筷子的畫面。
經過多年的流傳和民間藝術加工,我國筷子已有多種產品,有許多且是很精彩的工藝品,像四川宜賓的楠竹筷,從元朝就在民間富有盛名,浙江杭州的天竺筷,也早在清朝末年就馳名中外,福建福州的漆筷,花色新穎,色調瑰麗,別具格,也越來越受到中外人土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