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vrei4"><acronym id="vrei4"></acronym></li>
<progress id="vrei4"><track id="vrei4"></track></progress>

  • 粥究競何時開始產生的

    文章主題:飲食文化  文章來源: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0-05-27 00:05:55

    我國民間以粥作為主食,由來已久。那么,粥究競何時開始呢?從考古學的角度推測,恐怕最早也得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因為首先的條件是人類把農業作為一種主要生產部門,常年種糧食,才有可能煮出各種糧食的粥。

    粥

    此外,還需要發明陶器,方說得上放糧放水在火上煮。而陶器則是在離現在六七千年以前才發明的。比如西安的半坡,就發現了彩陶,其中有一種口罐,可能就是那時煮粥等用的炊具。

    有一本古書《汲冢周書》說:“黃帝始烹谷為粥,”把粥的發明,歸之于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黃帝是傳說中原始社會晚期時候的人,這個估計大概晚了一些。人們食粥,肯定比黃帝時候要早。

    明朝醫學家李時珍考證:“粥字象米在釜中,相屬之形。”意思就是說“粥”這個字的來歷,是在火中煮米的象形。所以也可以說陶器(最早的釜應為陶制的釜)與粥同運而生。

    粥,是老幼咸宜,貴賤皆可食用的食物。宋朝大詩人蘇東坡在困難時,暫住在一個農家,他也曾寫過一首詩,談到他在房東家食粥的事:“我老此身無著處,賣書來問東家住臥聽雞鳴粥熟時,蓬頭曳履(趿拉著鞋子)君家去”。這都是困難時候喝粥的例子。

    但是富貴人家也常吃粥?!稌x書》記載,西晉兩個大官僚地主石崇與王愷比富,石崇為顯示自已比別人更有錢,凡家中來客,他立刻可以命廚師端上豆粥來招待,王愷覺得納悶,豆子那么不容易煮爛,石崇為什么偏偏“咄嗟便辦(到)”呢?他偷偷派人去探問,人家告訴他,石家早早預備下熟豆沙,客人來時只要煮一煮白粥,摻上豆沙即行。這種豆粥,一定是很講究的,不是一般窮人家吃的粥。

    南宋人洪邁在一本專講養生之道的書《遵生八箋》中,曾一氣列舉了三十七種不同口味的粥。其中甜粥包括蓮子粥、百合粥、甘蔗粥、梅子粥、牛乳粥,咸粥包括豬腎粥、羊肉粥、鹿腎粥、肉米粥等。還有專門以補藥熬的粥,如茯苓粥、地黃粥、枸杞粥。

    最名貴的是所謂“仙人粥”,是用名貴藥材大何首鳥在特制的砂罐中熬成的粥。

    上述這些粥,當然不是普通人可以吃得起的,但說明了我國古代食物花樣之豐富。各種豆粥、藥粥和肉粥,還具有各不相同的醫療作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將四十多種不同的粥列為治病的藥方,如綠豆粥可以“解熱毒,止煩渴”,蓮子粥可以“健脾胃,止淺痢”,栗子粥可以“補腎氣,益腰腳”等等。

    熱點排行>>
    圖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