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vrei4"><acronym id="vrei4"></acronym></li>
<progress id="vrei4"><track id="vrei4"></track></progress>

  • 燒酒是什么酒,我國的燒酒源于什么時代?

    文章主題:飲食文化  文章來源: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0-02-25 00:59:40

    燒酒指各種透明無色的蒸餾酒,一般又稱白酒,各地還有白干、老白干、燒刀酒、燒鍋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別稱。

    燒酒起源于唐朝,至宋元以后逐漸普及。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對燒酒的制作方法做了這樣的描述:“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取酒滴。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燒酒

    少數民族地區燒酒始于何時,未見確切的記載。明代《云南圖經志書?卷之六》曾記載:“騰沖軍民指揮使司,境內峨昌蠻……?種秫為酒,歌舞而飲,以糟粕為餅,曬之以待乏。”

    這里所說的峨昌蠻,即今滇西保山、騰沖一帶的阿昌族;秫是高粱。種秫為酒,表明這種作物幾乎是專用于釀酒的,而“以糟粕為餅”的記述,說明當時當地所釀的酒已不是“連糟而啜之”的水酒,是水酒提煉后剩下的糟粕了。

    據此可以認為,最遲在明代中后期,偏僻山區的少數民族也已經熟練地掌握蒸餾酒的技術了。至明末清初,少數民族的燒酒釀制技術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與中原地區的釀制的水準不相上下,唯高粱為最。同一時期,昆明的南田酒、武定的花桐酒、大理的鶴慶酒其味較之汾酒尤醇厚。

    清代以來,燒酒釀制技術在各少數民族中迅速普及。至今,不能掌握燒酒釀制工藝的民族僅有少數。

    熱點排行>>
    圖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