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同西方國家簽訂的條約是《中俄尼布楚條約》。
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廣袤地區,古時候是中國的領土。最晚在八世紀上半葉,也就是在俄羅斯人形成統一的國家之前七百多年,中國唐朝政府就在這一地區設官鎮守。
以后遼,金、元、明、清各代也都繼續在這里行使主權。世代居住在這里的中國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開發了這一地區。
沙皇俄國是歐洲國家,本來同中國并不接壤。十六世紀后期,沙俄越過烏拉爾山向東擴張,以后乘清軍主力入關同明朝爭奪中央政權、東北邊界防務一度空虛之機,入侵中國的東北地區。從1643年起,沙俄侵略者闖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強占了雅克薩等地,又越過貝加爾湖,向東侵占了尼布楚等地。
清政府曾一再要求沙俄侵略者撤出中國領土,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邊境問題,然而卻遭到沙皇政府無理拒絕。他們還變本加厲,增強盤踞在雅克薩的兵力,加緊武裝侵擾。清朝康熙皇帝忍無可忍,下令自衛反擊。
1685年和1686年,清軍兩次與俄軍激戰于雅克薩,俄軍均遭慘敗。至此,沙皇政府才不得不接受中國提出的通過談判解決中俄邊界問題的建議。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七月,由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和由全權大臣戈洛文率領的俄國代表團,在尼布楚舉行談判。在清朝希望早定疆界并作了讓出尼布楚地區的重大讓步的情況下,中俄雙方于七月二十四日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
《中俄尼布楚條約》明確劃分了中俄兩國東段的邊界,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城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由于《中俄尼布楚條約》是在中俄雙方平等的基礎上簽訂的,基本上反映了兩國的主張,因此,它是一個平等的條約。這個條約維持了一百多年,到鴉片戰爭后便被沙俄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