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vrei4"><acronym id="vrei4"></acronym></li>
<progress id="vrei4"><track id="vrei4"></track></progress>

  • 近代賠款最多的條約:《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文章主題:歷史研究  文章來源: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0-08-18 16:52:04

    《辛丑條約》,是近代外國侵略者迫使中國簽訂的賠款最多的不平等條約。

    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危機日益嚴重的形勢下,1899年,山東爆發了以農民為主體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迅猛發展,聲勢浩大,清政府在義和團的強大壓力下,被迫于1900年6月21日向帝國主義宣戰。

    辛丑條約的簽訂

    帝國主義對義和團運動極為恐懼和仇恨,英、美、法、德、俄、日、意、奧等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組成八國聯軍大舉入侵中國,直接出面鎮壓義和團。

    八國聯軍先于1900年6月10日從天津向北京進犯,遭義和團迎頭痛擊狼狽逃回,接著于7月14日攻占了天津。賣國的清政府,從對帝國主義“宣戰”之日起,就一直在暗中破壞義和團運動,積極向帝國主義謀求妥協。

    8月7日,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正式向帝國主義乞和,同時又向義和團揮起屠刀。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逃往西安。而義和團運動,后來在帝國主義及清政府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農歷辛丑年)9月?日,清政府任命奕匡、李鴻章為全權代表,同英、美、法、德、俄、日、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十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不平等的《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是:

    (1)中國賠款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從1902年1月1日算起,分三十九年付清,年息四厘,本息折合九億八干多萬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抵押。

    (2)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反對外國侵略的活動。

    (3)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沿線的重要地區。

    (4)北京東交民巷一帶設使館區,帝國主義各國可以在內駐兵,不準中國人居住。

    《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變成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帝國主義通過《辛丑條約》向中國勒索的巨額賠款,再加上他們借機巧立名目向中國各省勒索的地方性賠款二千多萬兩,總數超過了十億兩,相當于當時中國年財政收入的十二倍。

    以后,清政府將賠款分攤到各省,這極其沉重的經濟負擔,最后都轉嫁到貧苦的中國人民頭上。當時的中國人口按四億計算,每人幾乎要賠三兩白銀,真是駭人聽聞。

    熱點排行>>
    圖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