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名望,字子牙,是炎族后裔,出生在東夷,因祖上封國在呂,所以又名呂尚。他在外求學多年,雖然滿腹經綸,三韜六略無所不通,但此時的商王朝已經腐敗不堪,姜尚窮困潦倒,英雄無用武之地。
他聽說西伯姬昌賢明,便遷到渭水北岸隱居起來,等待時機。一天夜里,周文王夢見一只飛熊向其撲來,醒后便覺得這是一個好夢,于是就坐上車,帶著衛隊出發了。他這次出行名為游獵,實為訪賢,物色帥才。
他們來到渭水邊,看見一個大約七八十歲。須發斑白的老人坐在河邊。老人對于走過的車馬衛隊置若罔聞,穩坐在那里聚精會神地釣魚,口中還念念有詞。周文王感覺很奇怪,便下車向老人走去。走近一聽,更為驚奇,老人嘴中念叨道:“快上鉤呀!快上鉤!愿來者快上鉤。”再向前一看,發現老人釣魚的魚鉤離水面很遠,而且魚鉤是直的,上面也沒有魚餌。
文王覺得此人非比尋常,于是便和老人攀談起來,交談中得知老人名叫姜尚。文王發現姜尚談吐非凡,學識淵博,兵法戰策無所不通,便高興地說:“我祖父在世時曾告訴我,‘將來一定會有個棟梁之才幫你將周興盛起來。’你就是我祖父所盼望的人才。”
說罷就請姜尚同他一起同車回宮,籌劃治國安邦的宏圖大業。因姜尚是文王祖父所盼望的人才,所以他被大家尊稱為“姜太公”。
姜尚的確是個帥才,他不負眾望,輔佐文王,一面加緊生產,一面訓練兵馬,先后滅掉了密須、崇等助紂為虐的諸侯國,使周的疆界大為擴展,為滅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當周文王準備大展宏圖、征伐紂王時,卻不幸得了重病,不久便去世了,滅商之事要等他的兒子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