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疾病的發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機體正氣的虛衰。正氣旺盛,是人體陰陽協調、氣血充盈、臟腑和經絡功能正常、衛外固密的象征,也是機體健壯的根本所在。因此,歷代醫家和養生家都非常重視護養人體正氣。
《壽親養老新書》對保養人體正氣做了概括:“一者少言語,養內氣;二者戒色欲,養精氣;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津液,養臟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
人體諸氣得養,臟腑功能協調,使機體按一定規律生長變化,則正氣旺盛,人之精力充沛,健康長壽;正氣虛弱,則精神不振,多病早衰。一旦人體生理活動的動力源泉斷絕,生命運動也就停止了。因此,保養正氣乃是延年益壽之根本大法。
人體正氣又是抵御外邪、防病健身和促進機體康復的最根本的要素。疾病的過程就是“正氣”和“邪氣”相互作用的結果。正氣不足是機體功能失調,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素問•遺篇刺法論》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評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靈樞•百病始生篇》又進一步指出:“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這些論述從正反兩個方面闡明了中醫的正虛發病觀。
就是說,正氣充沛,雖有外邪侵犯,也能抵抗,而使機體免于生病,患病后亦能較快地康復。由此可知,中醫養生學所指的“正氣”,實際上是維護人體健康的臟腑生理功能的動力和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它包括了人體衛外功能、免疫功能、調節功能以及各種代償功能等。正氣充盛,可保持體內陰陽平衡,更好地適應外在變化,故保養正氣是養生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