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普遍認為“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可見早餐在一日三餐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有不少“上班族”和中小學生,要么經常不吃早餐,要么不講究早餐質量,這都是有害于身體健康的不良習慣。研究表明,不吃早餐,一會造成低血糖,使人精神不振,二會嚴重影響記憶力,三易導致胃炎、潰瘍病等慢性疾病,四易誘發膽結石。因此,對待早餐要特別認真,養成安全、衛生、營養、科學的飲食規律。
不吃早餐有損健康。追求身材完美是女性的天性,不吃早餐或少吃早餐是一些女士保持身段的特有手段。其實,不吃早餐是很不科學的。
早餐是早上起床后結束饑餓狀態的第一次正式用餐,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在全天能量和營養素的攝入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既要補充夜間的能量和營養消耗,又要滿足當天上午工作學習活動的能量和營養素需要,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質量不高都會影響血糖濃度。血糖濃度的相對恒定對腦組織的正常生理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血糖低于正常值,大腦興奮性降低,反應遲鈍。注意力不能集中,就會影響工作與學習。
按照國外科學標準,早餐提供的能量、營養素應占全天需要的30%左右,我國膳食指南目前也要求早餐攝入能量達到全天的30%。由于受傳統、家庭環境和早餐供應體制等諸方面影響,中國人特別是學生的早餐還普遍達不到一般的能量、營養要求。所以不吃或少吃早餐都會影響到市民的身體素質。
怎樣吃早餐才科學?根據營養均衡要求,早餐最好包括谷類、肉類、奶及奶制品和蔬菜水果四類,如果食用了其中的三類,則早餐質量較好,如果只選擇其中的兩類或兩類以下,早餐質量則較差。根據這種情況看,我們的早餐一般只選擇其中的一類至兩類,而且長期不變,這樣的營養結構十分不合理。
隨著人們對早餐營養的重視,牛奶在早餐中飲用率的提升,雞蛋、面包、餅干等能伴隨牛奶一起食用的食物也取得比較靠前的位置。在早餐應該吃什么的問題上,有關專家指出,谷物類早餐配合牛奶既方便又有營養,能充分滿足現代中國人快節奏的生活需求,由五谷雜糧加工而成的谷物早餐是營養素和能量構成十分均衡的食品。而牛奶,其營養成分、營養物質最為全面,易于被人體所吸收,且含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多種抗體,是人類早餐的最佳選擇。如果再配上一些蔬菜、水果那就更科學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