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是太陽系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的行星,下面我們介紹一點關于金星的資料。
從外表面上看,金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金星的半徑只比地球的半徑小300千米;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是地球的4/5;平均密度上比地球小5%,固此人們常常形象地把它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隨著空間探測器的環繞飛行和著陸探測,發現金星是個奇熱、無水、任何生命都無法存活的“死亡世界”。金星和地球只是一對貌合神離的姊妹星。
金星表面的溫度最高達447℃,為什么會這么熱?這是由于金星上的“溫室效應”造成的。這種“溫室效應”與地球上溫室大棚的道理相似。金星的大氣密度是地球大氣的100倍,大氣中97%以上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同時金星大氣中還有一層厚達20-30千米的由濃硫酸組成的濃云。二氧化碳和濃云只允許太陽光通過,照到金星表面,使表面變得很熱,但又不讓熱量透過云層散發到宇宙空間。這種“溫室效應”使金星上的晝夜溫差很小,基本上沒有晝夜和季節的差別。
人們把黎明前出現在東方地乎線上的亮星,稱作為“啟明”星,而黃昏時出現在西方地平線上的亮星稱為“長庚”星。事實上這兩顆星是同一顆星——金星。金星繞太陽的運動,從地球上看,它始終只在太陽周圍48度的附近運動,當運行到太陽西方時,我們看到的是晨星“啟明”;而位于太陽東邊時,則是昏星“長庚”。
觀測金星凌日很有意義,金星的大氣就是1761年凌日時由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首先發現的。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最早提出了利用金星凌日測定天文單位的準確值。美國天文學家紐康根據前人的觀測資料和1874年與1882年的兩次金星凌日資料,得到了一個在當時來說非常準確的天文單位值1.495億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