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以后,沙俄看到清朝國力下降,忙于應付從海上侵入的英、法等國,又全力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東北地區防務空虛,便加緊向中國東北邊境一帶擴張。
1850年,沙俄侵占了中國黑龍江口的廟街;1853年,又侵占了中國的庫頁島;同時不顧清政府多次抗議,強行往黑龍江北岸和黑龍江口兩岸的中國領土派駐軍隊和“移民”。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前,沙俄已侵占了我國黑龍江流域的大片地區,并急于要把它侵占的中國領土用條約的形式固定下來。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于1858年(咸豐八年)5月20日攻陷天津大沽炮臺,中國處境危急。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乘機率海、陸侵略軍于5月22日趕到璦琿,強迫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就邊界事件相商。
然而,談判一開始,穆拉維約夫就拿出早已擬好的條約草案,宣稱黑龍江以北的中國領土屬于俄國。奕山指出:中俄東部邊境在格爾畢齊河和外興安嶺,早經《尼布楚條約》明確規定,無從更改。
沙俄侵略者見外交訛詐不成,便蠻不講理,先是在談判中大肆咆哮,繼而又將軍隊調至黑龍江岸,還出動了軍艦,晝夜鳴槍放炮,氣勢洶洶地擺出一副就要開戰的架勢,進行武力恫嚇。5月28日,奕山終于被迫同沙俄侵略者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
《中俄璦琿條約》共三條,主要內容是;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六十多萬平方公受的中國領土全部劃歸俄國;江東六十四屯仍由中國人民,永遠居??;烏蘇里江以東約四十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
《中俄璦琿條約》,是沙皇俄國在未經清朝中央政府同意的情況下,強迫中國地方當局與之簽訂的,因而清政府當時不予承認。但沙俄侵略者仍然蠻橫地用武力實現了條約的內容。這樣,沙皇俄國一次就攫取了中國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上地。
《中俄瑗琿條約》在近代外國侵略者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是割去中國領土最多的一個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