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是中國民俗的重要內容,它至少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相傳,財神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種,文財神和武財神又各有兩位。
中國人心中的文財神有兩位,一位是比干,一位范蠡。
1、財神比干。比干是商紂王時的一位耿直的忠良,曾因不滿紂王的胡作非為、昏庸暴虐而大膽提出尖銳意見,遭到了紂王極其殘酷的挖心的刑罰。
因為他已經是個沒有心的人,所以也沒有偏心眼,辦事公道,受到人們愛戴。正因為這樣,后人把這位童叟無欺的正派君子,尊為財神,相傳數千年。
2、財神范蠡。范蠡是幫助越王勾踐復國的功臣之一。勾踐復國后,范蠡目睹勾踐的所作所為,對名利看得十分淡漠,便隱居到陶邑經商,遠離官場,改姓為陶,人們把他稱為“陶朱公”。
陶朱公對金錢看得也很淡薄,三次發財三次把所得錢財分給貧窮的親戚朋友和鄰里街坊,由此他得到了人們的尊敬,被后世尊為財神爺。
民間傳說的武財神,也有兩位,一位是三國時的關羽,一位是傳說人物趙公明。
3、財神關羽。被尊為關公或關圣。他之所以被尊為財神,是因為他特別講義氣,說話算數。而在商界,真正受到尊敬的正是講公正交易、公平競爭的商人。因此關羽便成為買賣市場上受人尊重的偶像之一。
4、財神趙公明。這是我國民間虛構的一位神話人物,早在晉朝文人于寶寫的《搜神記》里便有他的大名,到《封神演義》里,他受姜子牙所封,手下有一批招財納寶的隊伍,他手執鋼鞭,下跨黑虎,頭戴鐵冠,正是現在人們常見的那位傳統的財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