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vrei4"><acronym id="vrei4"></acronym></li>
<progress id="vrei4"><track id="vrei4"></track></progress>

  • 您的位置:傳統文化雜談 > 神話傳說 >

    北京地區對關圣帝君的崇拜

    文章主題:神話傳說  文章來源: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18-05-12 22:14:41

    清代以后,京城寺廟供奉的神靈中,關圣帝君和碧霞元君的崇祀急劇升溫。這兩位道教的俗神,向佛教系統延伸,受到京城各階層人士的廣泛崇拜。在京城廟會祭祀中,關帝與元君的香火盛極一時,成為京城百姓祈求護佑的主要神靈。

    自明代起,京城祭祀關帝的風俗日益隆重,寺廟日漸增多。據明代沈榜《宛署雜記》記載,當時北京著名的關帝廟有51座。清代推崇關帝,大力修建祭祀廟宇,關帝廟迅速增長,祠廟遍及京城大街小巷。據清代《乾隆京城全圖索引》記載,京城里關帝廟有116座,堪稱京城廟宇之最。

    關圣帝君

    關圣帝君簡稱關帝,俗稱關公,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奉祀的重要護法天神。關帝信仰是由東漢末年著名武將關羽形象衍化而來。

    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字云長,儀表威武,武藝超群。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與劉備結義,起兵爭雄。劉備進據四川建立蜀國后,封其為前將軍。關羽鎮守荊州時因驕傲輕敵,兵敗被殺。明清時期,關羽的事跡經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渲染,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在古代,關羽堪稱為封建倫理道德的楷模。他千里尋兄是為“仁”之行,華容道放曹是“義”之舉,保嫂秉燭達旦是“禮”之意,水淹七軍是“智”之謀,單刀赴會為“信”之誠。因此,關羽成為封建禮教仁、義、禮、智、信的化身。

    關羽被歷代統治者推崇,自宋代起,不斷加官進爵。宋徽宗封為“義勇武安王”。元代加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神宗時,其神位晉級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至尊關圣帝君”。清代帝王認為,依靠關帝神佑,滿族八旗軍,才能所向無敵,入主中原。順治皇帝特加封其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佑贊宣德關圣大帝”,將關羽推向“精忠貫日,義氣參天”的頂峰。清代將關羽同孔子并列,同稱為文武圣人。關帝廟譽之謂武廟,與文廟等觀。從明至清,關帝都列入國家祀典,加以祭祀,朝野信仰極為普遍。

    在道教典籍中,關帝既是武神,又是財神,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辟惡、誅罰叛逆、招財進寶等無邊的法力。佛教也將關帝吸收為“大護法”。在許多佛寺中建“伽藍殿”,供奉關羽,稱之為“伽藍菩薩”。

    明清以后,關帝廟祀遍及天下,京城最盛。大多數關帝廟為道教系統,由道士主持。相傳五月十三日為關帝涎辰日,各地關帝廟皆舉行祭祀廟會。此日有雨,為關帝磨刀雨,主人口平安。關帝受到社會各界民眾的廣泛膜拜。

    明、清統治者花費重金修建關帝廟。明朝宮廷到處供奉關帝神靈,甚至連寶善門、思善門、乾清門、仁德門、平臺之西室及皇城各門,皆供關圣帝君像。清代皇帝在風景幽美的圓明園中修建起三座關帝廟。著名的藏傳佛教中心雍和宮也建有關帝殿,供奉著精美的關羽銅鑄坐像。

    熱點排行>>
    圖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