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宦官專權嚴重的朝代。明初,太祖朱元璋鑒于歷史上宦官禍國亂政的往事,嚴禁宦官參政,并在宮中設置一塊鐵牌,上刻“內臣(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但這個禁令到成祖朱棣時便被破壞了。明中葉以后,皇帝大多昏聵無能,長期不理政事,宦官乘機擴充權力,一再形成宦官專權的局面。其中,明后期熹宗天啟年間(1621—1627)宦官魏忠賢的專權,是明朝最后的、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的宦官專權。
魏忠賢(?一1627),肅寧(今河北肅寧)人,生性殘忍、陰險、毒辣。在家時是個二流子,因賭博欠了債,自庵進宮當了宦官。后與熹宗的乳母客氏私通,由此得到熹宗寵信,擢升為司禮監秉筆太臨,掌握了代替皇帝批答奏章、傳宣諭旨的重要權力。
不久,魏忠賢兼領特務機關“東廠”,并控制了另一個特務機關。“錦衣衛”,權勢日益膨脹。其黨羽遍布朝廷內閣、六部及地方官府,還有號稱“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大小爪牙。
熹宗皇帝心靈手巧,對朝政不感興趣,最喜歡親操斧具,制作雕琢精巧的木器,而且不愿放手。每當熹宗興致勃勃干得上癮時,魏忠賢便煞有介事地奏稟事情,熹宗總是不耐煩地說;我都知道了,你們好好處理就行了。
這樣一來,魏忠賢得以放手攬政,為所欲為。他利用東廣和錦衣衛,大搞特務統治,殘酷鎮壓、大批殺戮反對他的大臣,以酷刑敲詐和迫害百姓。
他還在宮內組建了一支萬余人的宦官武裝,橫行無忌。魏忠賢所到之處,官民必須“遮道拜伏”,官員們要呼他“九千歲”,無恥邀寵者還有呼“九千九百歲”的。
更有甚者,全國各地的州縣官吏,爭著耗費巨大錢財為他修建生祠。官民進生祠不跪拜者,竟要處死。魏忠賢的勢力簡直到了薰天的地步。
1627年,熹宗死后,魏忠賢失去了靠山,被繼位的思宗(崇禎)皇帝罷黜,后畏罪自殺。
自魏忠賢后,雖然仍有宦官曾受到最高統治者的寵幸,如清末的安德海,李蓮英等,但當時的朝政始終被慈禧太后牢牢控制,他們只能在慈禧的庇護下干壞事,并不掌握權力。所以魏忠賢的專權,是中國歷史上最后的宦官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