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曾經在講述自己求學的經歷時說:“家里從來沒有人讀過書,在這時,家里也還是富裕的中農時期,有吃有穿……頭一年就讀了一本《大學》,《中庸》、《論語》也讀了,到了《孟子•公孫丑》那一章。”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縣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
《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是由孟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錄而成。在漢朝,《孟子》就被認為是輔翼“經書”的“傳”,和孔子的《論語》并列。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成為代表儒家思想的經典之作。
《孟子》對后世在思想上、文學上均有重大影響。此外,書中還蘊藏著不少養生思想,尤其是他所倡導的“善養吾浩然之氣”對后世影響很大。由于孟子養神得法,其壽高達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