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vrei4"><acronym id="vrei4"></acronym></li>
<progress id="vrei4"><track id="vrei4"></track></progress>

  • 您的位置:傳統文化雜談 > 民族風情 >

    從苗族古歌里領悟苗族的服飾文化

    文章主題:民族風情  文章來源: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19-06-08 23:17:35

    貴州南桌民間傳說世代相傳:苗族原初住在黃河中下游,后來才遷徙南下。離開黃河流城時為了記住故鄉,便把故鄉的蟲、鳥、花、草、樹……全部繡到衣裝上,形成了在服裝上繡滿故鄉鳥獸魚蟲花草樹木的圖案這種獨特的苗家服飾。有一首苗族古歌是這樣唱的:

    苗族的服飾文化

    ……在萬國九洲的中間是羅浪周底,

    我們的先人就住在那里。

    在萬國九洲的范圍之內,甘

    當底益捧和多那益慕是苗族根基地。

    這些地方到底在哪里?

    都在直密立底大平原。

    老五、老梨都是好地方,

    紅稗小米不曾缺少,

    高粱稻谷樣樣都齊全,

    還有黃豆賽過雞蛋。

    以后啟野要至老從才色米井底走過來,

    占據了先人居住的地方。

    格也爺老、格蚩爺老、甘騷卯碧都很悲傷。

    他們可惜這塊大平原,

    因為這是個好地方。

    他們只有把這些景致做成長衫,

    把這衣衫拿給年輕的婦女穿。

    她們籠籠統統地穿起來給老人看,

    穿起來給男女老少看:

    衣衫上的花紋就是羅浪周底,

    圍裙上的線條就是奔流的江河。

    他們又想起曾經住過的樓房,

    他們又把景致做成披肩,

    把這些披肩拿給年輕男子穿,

    他們一左一右的披起來給老人看,

    披起來給男女老少看。

    他們看看那些開墾出來的田地。

    他們只有把那些景致繡在圍裙上,

    他們把這些裙拿給婦女穿,

    他們團團轉地圍起來給老人看,

    圍起來給男女老少看。

    讓人們看到那些開墾出來的田地。

    讓人們看到那些修蓋起來的樓房,

    他們把這些當做永遠的紀念,

    說明苗族曾經有過這樣的歷程。

    ……

    這古歌里提到的“格蚩爺老”,在苗語里,“格”是尊稱,“爺老”為長老、酋長之意,連起來就叫“尊敬的長老蚩尤”。研究苗族古歌的學者認為,格蚩爺老指的正是上古神話中與黃帝戰于涿鹿的九黎(后為三苗)量尤,至今苗族也稱之為尤公。涿鹿之戰使九黎自黃河遷徙到“左洞庭,右彭蠡”之地,建立“三苗國”。后來,三苗又與堯舜禹等部落發生長期的戰爭,又向南、向西南遷徙進入湘西、黔、滇、桂、蜀……苗族在大遷徙中出于對故鄉的留戀,于是在衣裝上繡下了家鄉的河山烏獸魚蟲花草樹木的圖案,以示不忘祖先發源地,表達了對遠祖的懷念之情。“羅浪周底”、“直密立底”……都是苗族祖先住過的黃河中下游的地名。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局研究苗族服飾的專家楊 國先生認為:苗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史詩圖騰”、“苗族外部形象的標志”、“苗族尋宗認祖的護照”、“苗族青年男女社交戀愛的媒介”、“苗族的歷史意識與鄉土情結的傳達”、“苗族情節豐富的風俗畫”、“苗族的一支人鬼神與自然的戀歌”、“苗俗的巫教禮儀”……楊 國先生讓我們從苗族服飾中識別了一種深厚悠久的民族文化。

    熱點排行>>
    圖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