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vrei4"><acronym id="vrei4"></acronym></li>
<progress id="vrei4"><track id="vrei4"></track></progress>

  • 您的位置:傳統文化雜談 > 民俗文化 >

    中國古人的送灶風俗與傳說

    文章主題:民俗文化  文章來源: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0-05-14 07:44:20

    送灶的風俗我國很早就有。秦漢時,“祀灶”是五祀之一。

    《史記》上就有用豬羊祀灶的記載。唐宋時更為普遍,羅魔的《送灶詩》里說:“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宋時《東京夢華錄》上說:這一天“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備香茶酒送神……貼灶馬于灶上,以酒糟抹涂灶門,謂之醉司命”。

    送灶的風俗

    明人馮應京編《月令廣義》還列舉了當時北京送灶的例子,說當時不管男女老小都爭著買灶馬在灶前焚燒,送灶君上天。

    關于灶神、灶馬,有幾種不同的傳說?!吨芏Y》說灶神是顓項氏的兒子黎死后變的?!稖誓献印穭t說是“炎帝死于火變為灶”。還有一說是曾做過高辛氏火正(管火的官)的祝融吳回,死為灶神。

    關于灶馬,也有不同的說法,有說即是刻印的灶神的像,但一般以為是指送灶時人們用紙扎成讓灶君騎上天的紙馬。

    送灶的祭品,各地有所不同,一般都有糯米(或高粱)和花生、紅棗等做的灶飯、紙扎的灶馬灶船,為灶馬特備的“伺料”有黑豆、寸草等。

    關于送灶的日子,一般都在臘月二十四。但也有人家是二十三日,民間有“軍三民四”之說,吳俗是以二十五作送灶日的,宋范成大《分豆粥詩》一首:“家家腈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即是指此。

    我國古代對送灶日甚為重視,一般稱為“交年節”,又稱“初歲”或“小歲”,意思是新的一年的開始。這一天還有很多清潔掃除工作要做。如《歲時雜記》載:“交年日掃屋,不生塵埃”,以及“交年之夜,門及床下皆然燈,照虛耗”皆是。

    又有記載說,明時北京有些詩人在送灶這天,都要集體在僧寺洗澡,飲酒賦詩。

    “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過去人們祀灶時,總有這種懇求。用糯米之類祀灶,也有吃了人的口短的意味,封住灶君之口,不要把壞事報上天庭。

    熱點排行>>
    圖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