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vrei4"><acronym id="vrei4"></acronym></li>
<progress id="vrei4"><track id="vrei4"></track></progress>

  • 您的位置:傳統文化雜談 > 民俗文化 >

    陜北地區的特色民居-窯洞

    文章主題:民俗文化  文章來源: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19-03-25 19:59:47

    窯洞是中國北方陜北高原地區最有代表性的民居,蘊含著北方民族穴居的歷史遺風??脊虐l現,軒轅黃帝部落活躍在陜北大地時,用作藏身的人工洞穴,正好記錄、透露了這類原始穴居的信息。經過幾千年的緩慢演變,原始洞穴逐漸成為定型的土、石、磚窯洞。

    窯洞

    據研究,最早應該始于周代,半地穴式。秦漢后發展為全地穴式,就是當今的土窯。明朝中葉,開始用石塊做窯面墻。清末民初,當地人仿土窯模式建起了石砌窯洞?,F在也有用彩色瓷磚添窯面和分割廳室及上下兩層樓房式的新窯洞,住著更為舒適宜人。

    一院窯洞通常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后窯,有的1進3開,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走到里面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這樣窯洞就會空間增大。窯洞,一般窯壁用石灰涂抹,顯得潔白利落,干爽亮堂。窯洞內一側有鍋和灶臺,在炕的一頭都連著灶臺。由于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冬天炕上非常暖和。

    炕周圍的三面墻上一般裝飾一些畫有圖案的紙或拼貼的畫,陜北人叫做炕圍子??粐邮且环N實用的裝飾,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墻壁直接接觸摩擦,還可以保持清潔。為了美化居室,不少人家在炕圍子上作畫。這就是在陜北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炕圍畫。

    陜北窯洞的窗戶十分講究,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紙裝飾。它們根據窗戶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觀大方。窗花壩占在窗外,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陽光可以自由地照進來。

    窯洞的最大優點是冬暖夏涼。冬季窯外滴水成冰,北風呼嘯,窯內灶膛里燒些柴火就暖融融的。夏季7月窯外熱浪翻滾,窯內卻涼爽如秋,勝過安空調。人們常說陜北窮,這窯洞卻是大自然給予陜北人的厚愛,也是陜北人的智慧象征。

    陜北窯洞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在延安寫下了窯洞史最為光輝的一頁。1935年,中國共產黨把延安當做革命根據地,先后在延安鳳凰山下、王家坪,楊家嶺、棗園及魯藝舊址的山溝里修建了眾多石窯洞和土窯洞。

    進入90年代,離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500米的地方,建成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窯洞建筑群——延安窯洞賓館。這一宏偉的整體純窯洞建筑群依山而建,共八排268孔窯洞,按三星級標準修建。窯洞墻上掛著安塞農民畫,窗戶格子紙上貼著陜北剪紙。每排窯洞前擺放著石磨、石碾和石桌椅,洋溢著陜北農家氣息。延安窯洞賓館成了延安旅游的新亮點。

    熱點排行>>
    圖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