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新華社播發了《長沙市郊出土一座兩千多年的古墓》的消息,同時報導了墓中棺槨及隨葬物品保存完好,大批漆器、絲織品鮮艷如新,內棺盛殮的女尸幾乎像新鮮尸體一樣。
這一驚人的發現,立即引起了國內外的轟動。這次的發掘,出土了極其難得并保存完好的古書及彩繪帛畫、地圖和圖表,這些文物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化源遠流長,在醫藥、防腐、天文、地理及紡織等方面都已發展到較高水平。
考古工作者發掘了這座漢墓之后,又相繼在這座墓西邊和南邊,發掘了兩座漢墓,直至1974年初第一、二、三號漢墓的挖掘工作全部結束。三座漢墓的發掘不但出土了許多寶貴文物,而且對“馬王堆”這個古怪名稱的傳說也得以澄清。
在長沙市東郊有一座土丘,土丘的中部,殘留著兩個約五丈高的土墳,這就是“馬王堆”。東邊的土墳是一號墓的封土堆,西邊是二號墓的封土堆。三號墓的封土堆幾乎全部被一號墓封土所覆蓋。外表很少露出痕跡,所以過去一直以為這里只有兩座墓葬。
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后,從墓中出土的文物推斷,一號漢墓是漢初列侯妻子的墓葬。在二號漢墓發據中意外地得到了三枚印章,從印章上的刻字,證明了墓主的姓名和死亡年代,墓主是死于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第一代列侯利蒼。這樣就把馬王堆兩個土墳的關系弄清楚了,是利蒼和他妻子的墓葬。
那么三號漢墓是誰的墓葬?從墓中文物及墓葬位置,推定為利蒼之子利霈的墳墓。“馬王堆”這一千古之謎總算解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