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vrei4"><acronym id="vrei4"></acronym></li>
<progress id="vrei4"><track id="vrei4"></track></progress>

  • 喀納斯湖簡介

    文章主題:名勝古跡  文章來源: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18-07-17 22:37:36

    新疆阿爾泰地區,是亞洲腹心極端干旱區中的一個巨大“荒漠濕島”。在“濕島”上的布爾津縣北部、海拔1374米的阿爾泰山脈西麓,有一座“天湖”,形如彎月,南北長24千米,東西寬1600米- 2900米,比著名的博格達天池整整大10倍。該湖湖面海拔1370米,最深處為188.5米,除中朝邊境上的白頭山天池外,它是中國最深的湖泊,這就是喀納斯湖,在蒙古語中意為“美麗富饒而神秘”的地方。

    喀納斯湖

    喀納斯湖誕生在距今約20萬年前,是第二次大冰期的巨大復合山谷冰川刨蝕而成的。當時,喀納斯冰川長達百余千米,冰川厚度大約二三百米。冰川緩慢而穩定地退縮,在喀納斯湖口留下了寬約1000米、高50米- 70米的終磧壟,而后即迅速退縮,形成了現在喀納斯湖的基礎。

    喀納斯湖區屬寒溫帶,冬季漫長,達7個月之久,春秋兩季相連,全年無明顯的夏季,無霜期80天- 108天。每年6月上旬至10月上旬,這里氣候宜人,月清日明,最熱的7月份,一般平均氣溫在16℃上下,相對濕度63%。由于地處歐亞大陸腹地,遠離海洋,光熱資源豐富,這里形成了春秋溫暖的氣候特征。大西洋西風氣流暖濕氣團的不斷涌入帶來大量降水,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水氣通道使這里成為新疆最濕潤的綠色世界,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很高。

    喀納斯湖區垂直自然景觀帶非常明顯,在湖邊就可看到阿爾泰山7個自然景觀帶的全貌,它們是黑鈣土草甸草原帶、山地灰黑土針闊葉林帶、山地漂灰土針葉林帶、亞高山草甸帶、高山草甸帶、冰沼土帶和永久冰雪帶。從山下到山頂,具備了從溫帶草原至極地苔原冰雪地帶的多種自然景觀,因此,也為多種類型動植物的生存創造了有利條件。這里現有各種植物近1000種,鳥類117種,兩棲爬行類7種,魚類8種,昆蟲300種以上。在25種木本植物中,以西伯利亞落葉松、云杉、紅松、冷杉為主,也是中國唯一的西伯利亞松杉分布地。而貂熊、馬鹿、盤羊、松雞、哲羅鮭(大紅魚)、紅鱗鮭(小紅魚)等動物則是受國家保護的珍禽異獸。

    喀納斯河谷,時而平坦如茵,時而懸崖絕壁,“月亮灣”是喀納斯河拐彎處的一處勝景,但當地的牧民卻沒有把此景作“月亮灣”的聯想,而稱其為“腳底湖”,因其外沿還有一個如腳印的漫灘。

    喀納斯的神韻見于景致,也見于它多變的云霧。這里是一個凹陷的山谷,湖水雖然平靜,可從喇叭口瀉出后洶涌澎湃,只要雨過天晴,氣溫略有回升,水蒸氣就從河面升起,并在山林中散開。而在林間原野中,下了一夜的細雨,潮濕的原野也開始蒸發,晨霧在四周徘徊,山谷里的風又讓它們東飄西搖,喀納斯就成了時隱時現的“仙境”。

    熱點排行>>
    圖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