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vrei4"><acronym id="vrei4"></acronym></li>
<progress id="vrei4"><track id="vrei4"></track></progress>

  • 古代的造船技術和航海史

    文章主題:民間技藝  文章來源: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0-08-20 23:03:32

    我國在原始社會就有了獨木舟,商代已能夠用木板造船。春秋時期,南方出現了專門的造船工場——船宮,近海航運也有了一定規模。公元前482年,地處今天浙江一帶的越國,曾派水軍沿海北上,進入淮水與吳國作戰。秦漢時期,造船和航海的技術進一步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秦始皇征伐南方時,組織過一支能運輸五十萬石糧食的大船隊。

    漢代的船已根據不同用途分為客船、運輸船、漁船、戰船等。戰船中的樓船,高十余丈,有上下數層。漢武帝征伐南方時,派遣過規??捎^的水軍從海路進擊,同南方政權的水軍進行海戰。

    古代的造船技術

    唐代,我國已能造長二十丈,載重一千多噸??扇萘甙偃说拇蠛4?,這些海船以體積大、載量多、結構堅固,性能良好聞名于世。唐代的遠航船隊不斷遨游在波濤萬頃的大洋上,許多來往于東南亞和印度洋的外國商人,都樂意乘坐中國船。宋元時期,造船和航海事業進一步發展,造船數量之多,船體和載重量之大,質量之好,航海技術之先進,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當時乘坐中國海船的外國人,稱贊中國有“世界最進步的造船匠”。明代的造船和航海事業,更是空前發達。鄭和多次率領龐大的船隊,乘長風.破萬里浪,遍訪亞非三十多個國家,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航海壯舉。有一次,鄭和的船隊由六十多艘“寶船”和二百多艘其他鉛只組成,共載二萬七千多人,最大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可容千人,“體勢巍然,巨無以敵”,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在船體結構和動力方面,古代中國有不少創造發明。例如,我國在漢代就發明了船尾舵,早于西方四百年。末代的海船,普遍采用水密隔艙的裝置,這種海船即使一艙兩艙漏水,也不致全船沉沒。1974年在福建泉州灣出土的一條宋代大海船,船體用堅固的木板隔成了十三個船艙。西方的船設置水密隔艙,至少要比我國晚五百年。宋代在使用風帆方面。做到“風有八面,唯當頭不可行”,也就是說,除了當頭風之外,其余七面的風都可以行船。西方的帆船三百年以后才做到這一點。明代,我國的船工又掌握了逆風行船的技術。

    另外,我國早在唐代就發明和使用了內河短途運輸的槳輪船(也叫車船)。槳輪船是把槳楫的間歇推進改為槳輪的連續運轉,從而大大提高了航行速度。槳輪船的問世,是船舶推進技術的一次重大進步。西方直到七八百年以后才造出槳輪船。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將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的國家。宋代,我國的海船就普遍使用指南針辨別方向。這是我國對世界航海技術的重大貢獻,也是世界航海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飛躍。

    中國古代高超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對世界的造船事業和航海事業產生過重大影響,也是我國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

    熱點排行>>
    圖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