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鹽池是由于造山運動和地殼變化,中條山北麓造成斷裂,出現了一個狹長的凹陷地帶,逐漸形成湖泊,天長日久,水中的鉀鹽、石灰石、鎂鹽、硫酸鹽以及食鹽慢慢與早期淤積層結合,經過長期自然蒸發作用,鹽類沉淀,結成了很厚的礦石層,才形成了鹽湖。
觀賞運城鹽池,人們會迷戀這里的美麗風光,會贊嘆勞動人民的巨大創造,而神奇的神話傳說更能引起人的遐思。
關于運城鹽池是怎么來的,民間流傳著神牛造池的傳說。
很早以前,天宮里的神牛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鹽,而被趕到下界,它流落到江南水鄉,塞外草原,想為人們造個鹽池,但那里的人沒有收留他。后來,它到了黃河之濱的中條山下,受到這一帶人民的熱情款待。為了報恩,它就地臥下,身軀化成了寬闊的鹽湖。這個傳說中的主角為“牛”,人們用自己最為熟悉的牲畜解釋了鹽池的起源。同時,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農耕社會里牛的重要,以及人類與牛至為密切的關系。
還有一個傳說是,南方部族首領蚩尤,到中原和黃帝爭天下,黃帝在天女幫助下,斬殺蚩尤和他的頭領,鮮血流入解他,因血是咸的,便化為鹽池的鹵水,供人食用。因為在這里尸解蚩尤,故名解池。在鹽池附近有蚩尤村,相傳是當年蚩尤葬身的地方,現在這個村改名為“從善村”,即改邪歸正。棄惡從善之意。
相傳蚩尤死去數千年后又復活,到了宋朝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年—1012年)化作一個青面獠牙的怪物為害百姓,人們禱告關公神靈,讓關公伏魔降妖,經過一場鏖戰,關公借用當地田野里許多農夫的魂,戰勝了蚩尤。但因沒按時歸還農夫魂靈,農夫身體經烈日暴曬而腐爛,無法回生,只好把尸體掩埋,墳址就是現在的原王莊,諧音為“怨枉莊”。在鹽池附近的蚩尤村和原王莊有個奇異的風俗:從來不敬關公,從來不上演關公戲。
也有人說,這里早期出產的鹽略帶苦味,俗稱“苦鹽”,要改造它就需用甜水洗曬。后來,一位姑娘叫甜姑,為了感動東海龍王,引出甜水泉,她連續唱了100天歌,終于如愿以償??墒翘鹚鰜碇皣姵龅暮谒?,把她的眼睛沖瞎,喉嚨變啞,從此停止了她甜美的歌唱,人們把甜水泉稱為“啞姑泉”,表示對姑娘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