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vrei4"><acronym id="vrei4"></acronym></li>
<progress id="vrei4"><track id="vrei4"></track></progress>

  • 成語“鄧攸無子”的典故源于歷史上的哪個故事

    文章主題:成語典故  文章來源: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0-08-21 23:30:51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三國時期政權鼎立,戰亂頻仍。原本飄乎不定的游牧部族,得以乘隙突破萬里長城,跨越黃河(河套地區),不斷向中原侵襲蠶食。受漢文化影響和同化,少數民族變游牧為農耕,逐漸安居下來,為以后進入中原創造了條件。

    西晉承襲曹魏,南征北戰,屢經討伐,才得以暫時統一全國,卻不料又出現了內戰,歷時十六年(291年—306年)的“八王之亂”,對西晉政權造成毀滅性打擊,也直接導致晉懷帝永嘉年間(307-313)的“永嘉之亂”。

    “永嘉之亂”事件的結果,致使西晉滅亡,南北分裂,從此中國再次分裂長達270余年之久。北方鐵騎紛紛南下,中原北方進入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晉都南遷建康建立東晉,中原士族百姓相隨南逃,中原文明向南遷移并落地生根,使得南方文化出現興盛局面,史稱“衣冠南渡”。

    永嘉之亂對漢民族是一次異常慘重的災難,生存空間被掠奪,不得已紛紛南逃,漢人幾近亡種滅族。而在其中有太多的悲慘事件,罄竹難書,我們擷取其中一位著名清廉大臣鄧攸的故事,分享給諸位。

    《晉書·列傳·第六十良吏傳·鄧攸傳》:“鄧攸,字伯道,平陽襄陵人(今山西襄汾縣襄陵鎮鄧莊村人)也。”鄧攸是兩晉著名大臣,以清廉著稱。其祖父鄧殷亮直強正,曾為伐蜀大將鐘會(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主簿,西晉開國元勛賈充(平陽襄陵人)伐吳為長史,歷任淮南太守、汝陰太守、中庶子之職。

    鄧攸七歲喪父,再歷喪母及祖母,居喪九年,以孝著稱,為人清心寡欲,平易儉樸,襲祖父職,被舉孝廉不就。曾經拜訪同鄉鎮軍將軍賈混(賈充之弟),賈混讓其判決訴訟,鄧攸不看,說道:“孔子稱‘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意思是我和參與訴訟的人一樣(都想獲勝),(最好的為政措施)是讓人們不發生糾紛。于是賈混非常欣賞他,就把女兒嫁給了鄧攸,并舉薦其為灼然二品(九品中正制的考評科目)。

    鄧攸在西晉歷官太子洗馬、東海王越參軍、長史、河東太守等職,官至兩千石。永嘉之亂,被后趙皇帝石勒俘獲,原本要將其殺害,鄧攸以筆賦辭,在故人替他勸言下,為石勒敬重,任命為參軍,給車馬,并隨時帶其行軍。

    石勒軍令很嚴,夜禁火,違之處斬。有一次鄧攸和另一胡官鄰車,胡官夜晚失火燒車,并誣陷鄧攸。鄧攸考慮無法爭辯,便說是自己的弟婦有病,溫酒失火導致,石勒予以赦免,這讓胡人感動,便自縛到石勒那里還鄧攸清白,從此鄧攸深得胡人尊敬。

    在石勒進軍泗水之際,鄧攸乘間砍壞車子,用牛馬馱著妻、子、侄子逃跑,路上遇到劫賊,搶去牛馬,只能步行,若被石勒兵馬追上,全家皆難活。于是對妻子說:“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絕,止應自棄我兒爾。幸而得存,我后當有子。”,妻子哭泣著同意了,于是鄧攸因義斷恩,割情忍痛,棄子存侄,成為后世道德典范。

    熱點排行>>
    圖文閱讀>>